碳中和政策背景下,電力低碳化是能源轉型的關鍵,其中電力低碳化的關鍵是電力市場化,而電力市場化的關鍵是電價機制改革。過去我國電價經歷了三次較大調整形成了三段式電價,2015年起改革聚焦“管住中間放開兩頭”。當前改革的方向是電價形成機制更市場,電價結構為疏導成本更細化。整體來看,新型電力系統的新增成本使得電價上漲將會是大概率事件,分類上來看預計居民側電價保持穩(wěn)定,電源側受益,電網側影響較小,高耗能用戶承擔成本。根據我們測算,預計2030年市場電(非居民用電)價格或接近0.7元/度,但長期趨勢有望隨發(fā)電成本下行,建議關注綠電交易+分布式電力交易+電子交易平臺+虛擬電廠。
▍當前電價模式為三段式電價,近年電價難以反映電力真實成本,未來改革方向需要兼顧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結構疏導。
三次大調整后我國電價形成三段式電價,2015年起“管住中間放開兩頭”。新一輪電改以來我國電價(上網電價、輸配電價、銷售電價)一直處于下降通道,電價位置和結構難以反映真實成本。當前的改革方向是電價形成機制上培育各類電力市場,電價結構上為疏導成本更細化使得各類電力市場的價格得以疏導。
▍未來電價存在上漲可能,為什么,怎么漲,誰買單需要厘清:
為什么:電源轉型增加成本,電網作用開始下降,未來需銷售端反映。碳中和與能源安全為剛性目標,新能源的開發(fā)利用將導致電力系統的成本大幅提升。過去特高壓主要解決的是區(qū)域間電量平衡,當前電功率不平衡導致的新增成本無法完全由電網消化。若電價保持不變,當前僅靠電源側傳統能源或無法承擔低碳轉型成本。因此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,中期視角預計國內終端電價將進入上漲周期。
怎么漲:推廣完善分時電價、聯動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、疏導輔助費用。1985年至今,我國電價經歷了三次較大調整,整體方向以更市場化為基調。方式一是在推廣分時電價的同時類比階梯電價更合理地優(yōu)化了終端電價;方式二是在提高中長期電力交易合同的同時做好和現貨市場的銜接,從而將現貨價格更好地反映在終端電價;方式三是完善輔助費用市場,未來用戶側共擔輔助費用,使得成本直接傳導至下游終端電價。
誰買單:預計居民側電價保持穩(wěn)定,電源側受益,電網側影響有限,工商業(yè)側承擔。居民側用電占比較低,在保民生的目標下,未來民生用電價格或保持穩(wěn)定。電源側是本輪漲價的受益者,漲價帶來利潤環(huán)節(jié)分配,安全主題下鼓勵下游裝機。電網側作為壟斷行業(yè),其利潤率與投資額均有一定的行政色彩,企業(yè)難以在電價上漲中分得一杯羹。用戶側,以浙江電力市場為例,當前工商業(yè)中用電較小的代理購電用戶議價權較弱,買入了價格最高的電力,但長期來看高耗能企業(yè)應是電價上漲的承擔者。節(jié)奏上來看,漲價決策預計是謹慎且緩慢的。
▍投資建議:預計2030年市場電價格(非居民用電,居民電價預計維持穩(wěn)定)或接近0.7元/度,但長期有望隨發(fā)電成本下行,建議關注綠電交易+分布式電力交易+電子交易平臺+虛擬電廠。
市場電價格2021年四季度隨著火電漲價開始回升,預計到2030年見頂(接近0.7元/度左右),隨后風光發(fā)電低價上網會成為主導終端電價下行的核心驅動力。預期未來“證電合一”的綠色電力交易將得到長足發(fā)展,分布式發(fā)電市場化交易將更活躍,電力用戶直接參與交易的電子交易平臺模式將崛起,虛擬電廠作為負荷側運營商將大有可為。
來自第一財經